欢迎访问宝鸡市第二人民医院、宝鸡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网站。 总值班:路电32147/0917-3991200  急救:路电120/0917-3831120
今天是
微信平台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宝鸡市第二人民医院公众号
通知公告: 更多公告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杨林科和敬波分别荣获2023年度宝鸡市“德艺双馨最美医务工作者”“优质服务最美医务工作者”称号
时间:2023-08-22 08:45  作者:宝鸡市第二人民医院   点击:

编者按:今年的医师节,对于宝鸡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疼痛科的杨林科主任和精神卫生科的主治医师敬波来说,具有别样的意义。在刚刚结束的宝鸡市卫生健康系统庆祝第六个“中国医师节”大会上,他们分别荣获2023年度宝鸡市“德艺双馨最美医务工作者”和“优质服务最美医务工作者”称号。今天就请跟随笔者的视角,走进他们的故事。

图片

到宝鸡市第二人民医院短短两年时间,杨林科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名人”。原因无他,在于他热忱服务每位患者时释放的爱心与善意,在于他毫不藏私将自己传承绝技教授给身边同事和乡医们的大爱与格局,在于他解病除痛的精湛医技,在于他竭尽所能帮助一个个卒中偏瘫患者重新站起,使他们重归社会和家庭。

今年2月底,来自天水、即将退休的杨女士因突发脑干出血造成意识、语言障碍和一侧肢体偏瘫,家人带其赴省外求治后,意识和吞咽功能恢复,可进行简单的语言表述,但言语含混不清,肢体康复效果不佳。后于7月下旬慕名求治于宝鸡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疼痛科主任杨林科。应用“醒脑开窍针”+针刺与电针治疗等中医综合治疗仅一周多,杨女士就有了十分明显的改变:原来因面瘫而一侧严重歪斜的嘴看起来好了很多,发病后一直没法闭合的右眼皮也可以闭合一半,偏瘫后发软的肢体逐渐恢复肌力,不仅胳搏可抬起,腿部也可用力抬高了。看到自己康复效果如此明显,一直情绪不高的杨女士用含混不清的语言表达着自己的兴奋:“请大家放心,我恢复得挺好的。”


当8月21日笔者再次走进诊室看到杨女士时,仅半个多月未见,她已能在家人的搀扶下走路了!不仅患者自己高兴,就连家人也十分开心,并介绍天水的病友也前来治疗。

让一个个如杨女士这般因脑血管疾病或卧床或坐轮椅的患者重新站起,帮助一个个身处绝境的家庭重获完整和幸福,这是杨林科最大的心愿和快乐。为此,他不知疲惫地奔劳着。在他治愈的众多患者中,既有十几岁的青少年,也有八九十岁的耄耋老人,更有四五十岁的中壮年;既有本院的住院患者,也有院外慕名而来的求诊者;既有来自各个县区的患者,也有西安、天水、北京等省内外的求诊者。每天上、下午,他诊室门口排队等候的“轮椅”队伍成为整个门诊一楼治疗大厅最为独特的风景。

在服务患者的同时,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石学敏传承工作室的传承人,他始终不忘身上所肩负的传承使命,不断发挥诊疗特色,促动学科发展和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同时,配合乡医培训工作,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针灸技艺向大家展示和讲解,加强与基层乡医们的联系,进行针灸技术方面的指导,帮助他们提升自身技能,更好服务父老乡亲。“目前,我院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疾病具有急救和早期康复同时开展,患者康复效果好,可将后遗症的影响降到最低的优势。同时,作为中医药文化传承者,培育和输送更多的中医药人才,把恩师的针灸技艺发扬光大,造福宝鸡民众,是我的最大愿望。”


图片


就在上周刚刚过去的8月19日,第六个中国医师节当晚,敬波和同事刚刚为一位20岁的住院患者进行了心理危机干预,直到近11点才回到家中。长长吁了口气,敬波这才平复了一直紧绷的心。

在他进入宝鸡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卫生科工作的近三年来,已和同事进行心理危机干预320余次,其中18岁以下青少年占190余次。每次看到这样的患者,在心里感到痛惜的同时,也感觉自己身上责任重大:不光是帮助越来越多的患者摆脱“心魔”的束缚,更要帮助一个个家庭走上生活的正轨,同时教授大家正解、科学、理性对待自身心理问题,传播疾病健康知识。

“谢谢敬医生,没有他的帮助,就没有现在的我。”被心理问题困扰导致躯体化障碍的王先生,不仅因此提前退休,还在三四年期间跑遍了省内大大小小的医院,拍摄的各类检查片子就有59张。几年间,因为他的行为导致夫妻关系冷淡与家庭失和,亲朋好友的不理解,让他倍加苦闷。

半年前,他无意间到宝鸡市第二人民医院二楼精神卫生科诊室门口溜达时,看到接诊医生敬波正与患者耐心交流,于是感觉“顺眼”的他就这样走进了敬波的诊室。简单的语言交流与他随后递过来的厚厚的病历袋,敬波就已明白了问题出在哪,但出于认真负责,他还是一一仔细看了每一张检查报告,然后询问他:“你是不是感觉头晕晕的?头上像扣了个帽子似的?口经常觉得干?......”听完敬波从头到脚描述的诸多症状后,王先生连呼:“对对,这些症状我都有。我马上去挂号!”得到了他的首肯后,敬波告诉他:“你确实是得病了,病的不仅仅是身体,而且心理也出问题了。所以你需要科学理性地进行全方位的药物+心理治疗。” 为了让他得到很好的支持与配合,敬波还专门与他的妻子、孩子进行了通话。接受了心理治疗后,从每周一次的随访频率到每两周一次,再到如今的两个月一次,王先生的各种不适症状逐一消失,如今他不仅与妻子重归于好,也与孩子修复了亲密关系。

每天倾听着不同患者的心理问题,共情的同时,敬波始终保持着中立客观的判断,力所能及地给予患者心理纠偏,逐步帮助其重回社会、家庭和校园。“用心服务患者,用情帮助患者,这是一个医者的初心和使命。”这是敬波与同为医务工作者的父亲和妻子的共识。




微信扫一扫  关注我们